本次会议主要就中国物理学会2007 年秋季学术会议的筹备情况及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做出了以下决定。
一、会议筹备情况
王牧委员代表2007 年会议承办单位南京大学通报了中国物理学会2007 年秋季学术会议的筹备情况。委员们对会议的会场、食宿、交通、注册费以及前期的会议通知等诸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审议,同意主办单位的会议方案,注册费继续执行上届会议开始正式执行的“会前注册优惠”的办法,标准不变。
二、会议时间及会期
中国物理学会2007 年秋季学术会议日期定于2007 年9 月18 日召开(外地代表9 月17 日报到),会期三天。
三、专业分组情况
组委会委员认真审议了现有的专业分组情况,同意增设“电介质物理”专题,调整原“非线性科学与交叉学科”为“交叉学科中的物理学”,并重新调整了各专题负责人人选(见附件)。
四、大会邀请报告
委员们一致同意邀请闵乃本先生作为大会邀请报告人之一。另外按惯例“两个国外、两个国内”报告人,今年拟打破“报告人须为华人”的限制,接受英国物理学会的推荐人David Sherrington 教授作为国外候选人之一;委员们相继提名仲冬平教授、李东海教授、卢征天教授、王力军教授等人选,会议决定在23 日之前由组委会委员继续提名(提名人提前与候选人联系并提供候选人CV),由组委会秘书汇总后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表决确定(遴选时要充分考虑以往报告人专业分布情况)。3 月26 日前确定除闵乃本先生外的4 个人选,4 月初发邀请函。大会邀请报告时间一律为“35+5”分钟。开幕式时间在30 分钟内,中间不安排休息时间。
五、组稿及审稿
委员们一致同意按06 年方式进行学术会议的组稿及审稿,即分会邀请报告原则上不超过三分之一,6 月30 日前确定分会邀请报告,所有报告摘要在9 月5 日前汇总到会务组。
六、会议其他议题
本次会议上,委员们还就中国物理学会2007 年秋季学术会议的以下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分会邀请报告尽量包括当年度物理学会物理学奖获奖人。另外,按2006 年第二次组委会的建议,规范所有分会报告的时间。邀请报告时间30 分钟,口头报告15 分钟,这样有利于听众选择不同的报告。
――建议组委会委员每人给一个一般报告或POSTER。
最后,张杰院士简要回顾了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的发展历程,并特别感谢陈佳洱、杨国桢、聂玉昕等物理学会领导们的长期支持和组委会委员们一贯的热情参与,使得中国物理学会2007 年秋季学术会议的一些重要目标如“千人规模会议”(自武汉2005 后)、“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实现自负盈亏”(清华大学2006)等逐步得以实现。“会议不与旅游挂钩”、“鼓励学生参加会议”等好的惯例始终得以坚持。
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召集人
2007年3月20日
附件:专业分组及其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