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雄科学营是吴健雄学术基金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每年举办一次。举办该项活动是出于以下考虑:科学上的重大进展往往由少数杰出科学家的突破性贡献来带动的;而创意无法从通常的教学方式中学习,必须另有适当的环境予以引导和激发;青少年时期正是智力成长最迅速的年龄,尤其在高中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精英教育尤其值得重视;当前普遍盛行的升学教学模式,严重地减弱了学生在思考分析方面的能力,也扼杀了学生早期的创意潜能。吴健雄科学营活动的内容包括:大师报告,教授夜谈,与大师对话,以及创意海报竞赛;此外,还组织学生在溪头林区游览和夜登山观星等活动。
参加科学营的学员包括高二到大一的学生和高中科学课程教师。科学营活动的目标是:使青少年科学精英学生,以直接对谈的方式,见识体会并学习当代一流学术大师,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引导学生如何组织思想,如何发问,勇于发表,并鼓励集体讨论和团队合作,激发创意想法;使高中科学教师从观摩学生和大师之间的互动对谈、见习创意竞赛的学生表现方式、和大师们现身说法的受教过程中,反思应如何教导学生,改进平日的教学方式;组织大学教授、高中科学教师和学生,检讨当前的科学教育,会谈可能的改进方式。
本届科学营请到的大师有: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所教授 Johann Deisenhofer,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外籍院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系教授徐遐生,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王惠钧教授,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电机系教授胡玲。他们都认真准备了针对科学营学员的报告,细致地回答学员的提问,并给所提问题评分。
科学营活动的安排可谓虚实兼顾。听大师报告、与大师对谈让学员勇于提问,并有所感悟;晚间的教授夜谈则使学员学到了具体的知识,得到具体的指导。
说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般会想到让学生早些参加科研工作。其实,参加科研只能让学生了解如何开展科研工作,而像吴健雄科学营这样的活动才真正能使学生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有所收获。
科学营组织工作的另一个值得称道之处是,大师、教授与学生一同就餐,而且大师和教授的座位每餐不同。这样,学员可以利用就餐时间与尽可能多的大师、教授交流。
显然,吴健雄科学营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很好方式,中国物理学会选派的9名学生都感到受益匪浅。希望将来在我国大陆也能举办类似的科学营活动,让更多的大陆学生受益。
(组稿人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若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