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定于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举办。该论坛是以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等顶尖科学奖项得主为主体的国际科学论坛,已成为亚洲最负盛名的科学会议,是世界上最大的获奖者科学聚会。
2020年论坛特邀近150位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菲尔兹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盖尔德纳奖、科学突破奖、京都奖、世界粮食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出席(其中诺贝尔奖得主61位),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100余座城市、11个时区,与30多位国内两院院士、200余位世界优秀青年科学家、科研工作者进行交流。论坛安排开幕式与主旨演讲、世界顶尖科学家座谈会、莫比乌斯论坛、共同家园峰会、科学态度大师讲堂、青年科学家论坛、科学前沿与颠覆性技术论坛、实验室论坛、校长论坛、经济峰会等多场主题活动,集中举行或播放130余场顶尖科学家个人演讲,70余场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信息、数学等基础科学峰会,和人工智能、转化医学、精准治疗、新材料、新能源等应用技术峰会。
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本届论坛部分峰会改为线上模式,并对全球学者开放。希望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集结科学权威、团结全球科学力量,发出理性声音,为海内外学者贡献一场学术盛宴。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物理学会作为联合承办单位之一,承办物理相关的6个分会场,具体信息如下,欢迎各位线上注册,免费参会。
论坛介绍

世界顶尖科学家系列主题峰会之量子系列峰会1
秘境之钥——世界顶尖科学家量子物质峰会I
峰会概述:
量子通信具有很多特点,其中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较,量子通信最大的优势就是绝对安全和高效率性。首先传统通信方式在安全性方面就有很多缺陷,量子通信会将信息进行加密传输,在这个过程中密钥不是一定的,充满随机性,即使被相关人员截获,也不容易获取真实信息,另外量子通信还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很好的隐蔽性能、较低的噪音比需要以及广泛应用的可能性。本峰会聚集了量子通信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权威,围绕量子秘钥传输、量子加密系统、量子通讯卫星等内容,共同探讨通过卫星网络进行量子秘钥传输的方法和可能性。
参加人员:
①塞尔日·阿罗什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②沃尔夫冈·克特勒 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③伊格纳西奥·西拉克 2013年沃尔夫物理学奖得主
④迈克尔·贝里 1998年沃尔夫物理学奖得主
⑤潘建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
活动安排:
•主题演讲(15分钟/人,共60分钟)
•圆桌讨论(30分钟)
主持人:潘建伟
播出时间:2020年10月30日19:00-20:30

附:世界顶尖科学家系列主题峰会之量子系列峰会2
量子照进现实 —— 世界顶尖科学家量子物质峰会Ⅱ
峰会概述:
在量子力学里,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现象为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一种纯粹发生于量子系统的现象;在经典力学里,找不到类似的现象。就是随着量子力学的深入了解,新的材料将给我们带来新的可能性,并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产生新的技术。本峰会围绕量子材料、量子纠缠等内容,从量子纠缠机理出发,寻找新型的量子材料,展开相关课题的基础与前沿研究,意图获取寻找新一代量子材料的路径。
参加人员:
①弗兰克·维尔泽克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②邓肯·霍尔丹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③约翰·克劳泽 2010年沃尔夫物理学奖得主
④俞大鹏 中国科学院院士
活动安排:
•主题演讲(15分钟/人,共60分钟)
•圆桌讨论(30分钟)
主持人:俞大鹏
播出时间:2020年10月31日11:00-12:30

世界顶尖科学家系列主题峰会之天文物理系列峰会2
物质最深处 —— 世界顶尖科学家物理前沿峰会
峰会概述:
粒子物理是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及其产生原因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本峰会邀请粒子物理的顶尖科学家权威,围绕基本粒子的发现,基本粒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的发现和粒子物理学中夸克模型的发展以及粒子物理最新进展和研究趋势等内容,更好地理解标准模型理论和其实验结果,打造粒子物理界最高规格的科学领袖对话。
参加人员:
①谢尔顿·李·格拉肖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②杰罗姆·弗里德曼 199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③王贻芳 2016年基础物理科学突破奖得主
④高原宁 中国科学院院士
活动安排:
•主题演讲(15分钟/人,共45分钟)
•圆桌讨论(30分钟)
主持人:高原宁
播出时间:2020年10月31日11:00-12:30

青年论坛系列会议10
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论坛之天文物理会议Ⅱ
参加人员:
顶尖科学家
①弗兰克·维尔泽克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②迈克尔·科斯特利茨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③杰罗姆·弗里德曼 199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④沃尔夫冈·克特勒 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⑤大卫·斯珀格尔 2018年基础物理科学突破奖得主
青年科学家
①Zhiping HE(何志平)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第二研究室副主任
•目前正主持中国嫦娥五号及火星探测任务中的光谱探测有效载荷研发工作
②Xianmin JIN(金贤敏)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光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长聘教授
•光量子研究
③Kam Tuen LAW(罗锦团)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量子材料中心副主任
•专注于理论凝聚态物理、拓扑材料的研究
•目前担任香港青年科学院主席
④Liang LI(李亮)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
•粒子物理学
⑤Xiaosong MA(马小松)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量子信息学:基于光子的量子基础研究
⑥Michael Niemack(迈克尔·尼马克)
•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物理系副教授
•使用宇宙微波背景和亚毫米测量研究宇宙膨胀、暗能量、暗物质、中微子、星系团和星系演化
活动安排:
•5P演讲(5分钟演讲+5分钟提问,共60分钟)
•集体讨论(30分钟)
主持人:大卫·斯珀格尔(待定)
直播时间:2020年10月31日20:00-21:30

世界顶尖科学家系列主题峰会之天文物理系列峰会5
宇宙之弦 —— 世界顶尖科学家大统一理论峰会
峰会概述:
大统一理论,又称为万物之理,由于微观粒子之间仅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理论上宇宙间所有现象都可以用这四种作用力来解释。通过进一步研究四种作用力之间联系与统一,寻找能统一说明四种相互作用力的理论或模型称为大统一理论。弦理论是物理学中未经证实但最杰出、最具争议的理论之一,这是因为它很有可能会成为终极的大统一理论。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的线状的弦。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与物质是可以转化的,故弦理论并非证明物质不存在。本峰会聚集了大统一理论和弦理论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权威,围绕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和磁单极粒子存在理论等内容,共同探讨进展,意图寻找大统一理论。
参加人员:
①内森·塞伯格 2012年基础物理科学突破奖得主
②尼玛·阿卡尼-哈米德 2012年基础物理科学突破奖得主
③约翰·亨利·施瓦茨 2014年基础物理科学突破奖得主
活动安排:
•主题演讲(15分钟/人,共45分钟)
•圆桌讨论(30分钟)
主持人:内森·塞伯格(待定)
播出时间:2020年11月1日15:00-16:15

世界顶尖科学家系列主题峰会之天文物理系列峰会6
时空涟漪 —— 世界顶尖科学家引力波峰会
峰会概述:
引力波是加速中的质量在时空中所产生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常用的探测器有棒状探测器和激光干涉仪等,这些探测器的主要运作原理是测量引力波通过时对两个相隔遥远位置之间距离的影响。本峰会将围绕引力波相关的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LIGO)和引力波观测的重大核心,对该领域下的前沿课题与研究进展等进行探讨
参加人员:
①巴里·巴里什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②基普·索恩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③谢普德·多尔曼 2020年基础物理科学突破奖得主
④安德鲁·施特罗明格 2017年基础物理科学突破奖得主
活动安排:
•主题演讲(15分钟/人,共60分钟)
•圆桌讨论(30分钟)
主持人:巴里·巴里什
播出时间:2020年11月1日17:00-18:30
会议日程
- DAY1 10月29日 星期四
- DAY2 10月30日 星期五
- DAY3 10月31日 星期六
- DAY4 11月1日 星期日
播放时间 | 会议场次 | 科学家嘉宾 | 主持人 |
---|---|---|---|
15:00-16:30 | 世界顶尖科学家全球经济论坛:疫情下,全球经济的迷途与变局 | ① 詹姆斯·赫克曼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② 安格斯·迪顿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③ 埃里克·马斯金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④ 林毅夫 北京大学教授,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 ;⑤ 加里·瑞舍尔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 | 劳春燕(CCTV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