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位青年学者荣获2021年AAPPS-APCTP杨振宁奖
2021-10-11
2021年10月7日,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与亚太理论物理中心联合举办杨振宁奖线上颁奖典礼。经中国物理学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谌阳平荣获2021年度杨振宁奖。共同获奖的还有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组织的Masashi Otani。
AAPPS-APCTP杨振宁奖(C. N. Yang Award)由亚太物理联合会(AAPPS)和亚太理论物理中心(APCTP)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在亚太地区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青年科研人员,以促进亚太地区物理学领域青年科学家的发展。杨振宁奖每年颁发一次,每次授奖3人,2021年为第十届。经中国物理学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何颂和北京大学刘雄军荣获2019年第八届杨振宁奖,清华大学张金松和山东大学刘智青荣获2020年第九届杨振宁奖。
附获奖人工作介绍:
方辰于2017年首次提出三维非磁性体系中存在一类新的拓扑绝缘体,在其表面存在一维的、受保护的边界态,这与常规拓扑绝缘体所具有二维表面态有很大区别。这一研究,连同另外两个国际研究组的独立工作,被认为是"高阶拓扑绝缘体"这一领域的开端。他于2018年完善了"对称性指标"理论,找到了每一个对称性指标的取值所对应的拓扑不变量,将能带的对称性质与拓扑性质建立了完整的、定量的联系,使得人们可以全自动地、快速地诊断任意能带的拓扑性质。杨振宁奖授予方辰,旨在表彰他在"提出高阶拓扑绝缘体理论的奠基性贡献,与完善拓扑材料的快速诊断方法"(For his founding contribution in coining higher-order topological insulators and in completing a fast-diagnosis scheme for topological materials)。
谌阳平长期活跃在核天体物理和放射性核束物理前沿研究领域,尤其在核天体物理关键反应"圣杯反应"12C(α,γ)16O的研究中深耕多年,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成果。近年来,与合作者一起建立了(11B,7Li)转移体系的转移反应间接测量方法,对"圣杯反应" 12C(α,γ)16O中的关键共振参数进行了精确测定,得到了具有原创性和突破性的成果。此外,他作为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计划(JUNA)的骨干成员,设计并完成了12C(α,γ)16O反应的直接测量工作,实现了该反应目前国际上最低能点和最高灵敏度的实验测量。杨振宁奖授予谌阳平,旨以表彰他在"核天体物理关键反应12C(α,γ)16O研究中的突出贡献"(For his contribution in shedding new light on the critical reaction, 12C(α,γ)16O, in nuclear astrophysics)。